青藏科考
当前位置:首页>科考动态

第二次青藏科考“活动断裂与地震灾害”专题迅速启动青海玛多7.4级地震应急科学考察

文章来源 :
2021-05-26 18:43
分享 :

2021年5月22日2时4分青海省果洛州玛多县发生7.4级地震。地震发生后,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地质环境与灾害”任务“活动断裂与地震灾害”专题迅速行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李海兵研究员团队组织人员第一时间前往地震灾区开展应急科学考察,拟通过对地震地表破裂情况的调查认识该次地震的破裂过程和发震机制,研判地震趋势,为防震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微信图片_20210526183342.png

图1 巴颜喀拉地块地理位置及其周缘7级以上大地震分布


应急科考分队一行10人于5月24日上午抵达地震灾区,初步的调查结果显示该次地震形成的地表破裂近NWW-SEE向延伸,破裂范围长约70公里,并可分为东、中、西三段(图2)。

222.png

图2 青海玛多7.4级地震地表破裂位置图


东段自白玛纳村北东侧沿山坡向北西延伸至黄河乡附近,全长约20公里。科考分队在白玛纳村附近发现地震次生破裂多处(图3C和D),沿途随处可见路旁电线杆歪道、折断(图3A和B)以及河道附近的喷砂冒水现象。该段地表破裂在黄河北东侧,较难到达,因时间关系未全程追索,后续还需进一步开展详细的野外调查工作。

333.png

图3 破裂带东段白玛纳村附近野外现象

 

中段自黄河乡附近向北西西延伸至G214附近,全长二十多公里。该段地表破坏较为严重,破裂带整体走向近120度,沿线随处可见张裂隙、砂土液化等现象(图4A-E),路旁电线杆歪道,倾斜严重。接近G214国道一处地表破裂切过公路形成最大左行位错量约20厘米、最小约5厘米。根据野外现象观察,断裂具有左行走滑兼正断的运动学特性。

444.png

图4 中段地表破裂现象

 

西段自G214野马滩大桥附近向NWW延伸,地表破裂极为明显,破裂带宽度5-8米不等,由一系列走向近110度的张裂隙呈右阶雁行状展布构成,指示主破裂带为左旋走滑性质(图5),可见大量砂土液化现象,部分砂土液化点现在仍在冒水。

555.png

图5 西段地表破裂现象

 

G214野马滩大桥受本次地震破坏严重,桥体坍塌,呈多米诺式,桥面一致向南(图6A和B)。大桥南端公路路面可见地震造成的路面挤压突起,双向车道挤压突起不一致,最高突起达20厘米(图6C和D)。道路中间及两侧随处可见沙土液化现象(图6E和F)。

666.png

图6 G214野马滩大桥受损破坏情况

 

以上初步调查结果显示,本次地震为一次典型的左旋走滑型地震事件,局部伴随正断分量,发震断层为巴颜喀拉地块北侧东昆仑断裂带东段的一条分支,玛多-甘德断裂。该次地震是在印度/欧亚板块碰撞挤压的背景下,巴颜喀拉活动地块向东运动的结果,地震的发生表明二十年多来强烈活动的巴颜喀拉地块仍未平静(图1)。本次科考结果可以为进一步认识巴颜喀拉活动地块的运动与应力分配以及未来强震危险性分析提供科学依据。

777.jpg

应急科考分队出发前照片 

888.jpg

野外考察营地

野外工作照

(“活动断裂与地震灾害”专题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