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科考
当前位置:首页>科考动态

第二次青藏科考“西风-季风协同作用及其影响”取得进展

文章来源 :
2021-08-25 14:12
分享 :

2021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国家气象中心和国家气候中心等单位联合组成的三江源区野外综合科学考察队,围绕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简称“第二次青藏科考”)十大任务之一——“西风-季风协同作用及其影响”研究,先后赴青海省海北、海南、玉树、果洛等地开展野外科学考察。

目前,“西风-季风协同作用及其影响”科考团队在“亚洲水塔”结构特征与影响机制、青藏高原天气灾害特征,以及“亚洲水塔”、冰川水资源变化与大气降水“调制效应”,水资源、生态变化与“暖湿化”关联性等方面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

科考队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徐祥德任总指挥,分设冻土、退化湿地、高寒湖泊和无人机4支科考分队。科考队一路行进,考察了祁连山东段植被、岗什卡雪峰环境、青海湖流域水位、共和盆地风沙地貌等,途经黄河源头、通天河、子曲河,翻越了海拔4800多米的巴颜喀拉山,攀登并近距离考察海拔4700多米的阿尼玛卿冰川。

针对科考任务重点目标,科考队调研了基层气象台站的边界层、冻土和生态等观测设备情况,重点考察了青藏高原东部不同海拔梯度下高寒植被与季节性冻土环境变化;全面了解了三江源及周边地区植被、生态环境、湿地面积、湖泊面积、冰川、冻土等变化现状。其间,科考队还与国家能源集团国能青海黄河玛尔挡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共同调研并讨论了江河源区水库调蓄对生态环境与局地小气候的影响等问题。

通过此次考察,科考队直观认识到局部地区冻土融冻变化对植被、生态环境及公路路况造成的影响,全面了解了暖湿化背景下“亚洲水塔”水循环云降水特征及其生态环境变化,并对青藏高原东部山谷地形云降水有了新的认知。

徐祥德介绍,“西风-季风协同作用及其影响”研究目标是,从历史气候演化与近代气候变化的视角,明确不同时间尺度西风-季风的演化特征、规律及其与全球变化的关系,揭示青藏高原西风-季风演化规律、驱动机制及其对“亚洲水塔”综合环境效应与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变化的影响,为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安全屏障体系优化、灾害风险防范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下一步,科考团队将进一步深化“亚洲水塔”结构特征与影响机制研究,提出青藏高原高分辨率卫星系统应用新途径,并积极推进雷达超级站及综合科考观测试验、北京-西藏实时观测传输系统建设等工作。

a2cc7cd98d1001e9b4bcc5fabf2578e555e79773.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