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科考

晚渐新世亚洲季风轨道周期变化与驱动机制

文章来源 :
2021-12-21 10:54
分享 :

2021年12月15日,“高原生长与演化”任务“高原风化剥蚀历史及气候环境效应”专题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敖红研究员团队,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了关于晚渐新世亚洲季风轨道周期变化的最新研究成果。敖红为本研究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

近期,研究团队在前期取得的兰州盆地新生代磁性地层年代学与环境磁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兰州盆地河湖相沉积序列的高分辨率磁化率和Rb/Sr记录重建了晚渐新世(距今2800–2400万年前)亚洲季风降雨在轨道时间尺度的演化历史。结果表明兰州盆地的季风降雨在高CO2浓度、气候温暖的晚渐新世以40万年和10万年周期为主,与地球轨道偏心率周期和晚渐新世南极冰盖波动的周期是一致的(图1)。基于海陆对比和天文驱动理论,研究团队认为偏心率调制的太阳辐射振幅变化和南极冰盖周期波动通过调控区域温度、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水汽负荷以及亚洲季风系统的强度和位置,进而驱动了晚渐新世亚洲季风以40万年和10万年周期为主导的轨道周期变化特征。这为理解亚洲季风气候在过去温暖期的动力过程提供了宝贵的科学参考,有助于更好理解未来区域气候对全球变暖的响应。


图片1(1).png

图1 晚渐新世亚洲季风、深海氧同位素、偏心率的周期变化特征


原文链接: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bk2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