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科考

小城大事——穿过“地狱之路”到达“神山顶”

文章来源 :
2021-12-27 10:48
分享 :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对青藏高原的又一次探寻,我们满怀崇敬的心踏上了前往西藏的征途。


图片 1.png

(图片来自于科普中国)

1、通过“地狱之路”,攀上“神山顶”

在地球长达46亿年的漫长地质历史中,沧海桑田之事屡见不鲜,它从极长地质尺度上去描述自然界的变化。青藏高原就是其中一个。1893年,奥地利地质学家Eduard Suess根据阿尔卑斯山脉与非洲的化石记录,提出过去在北方安哥拉古陆与南方冈瓦纳大陆之间,曾有个浅内海存在。休斯将上述横贯欧亚大陆的古海洋定义为特提斯海(Tethys Sea)。后来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特提斯洋逐渐消失,青藏高原不断隆升,形成了现在的世界屋脊。


图片 7.png

(图片来自于网络)


图片 8.png

青藏高原上的攀鲈化石(周浙昆,2017)


图片 11.png

蛇绿岩套

西藏——这人间最后一片净土,充满神奇的魔力,他让你敬畏,又让你喜爱。在这里我受到了太多的震撼。行驶在聂拉木前往樟木的路上,连绵的盘山公路令人叹为观止;可险峻的山路会不断地提醒你,这曾经是一片与世隔绝的地方。


图片 23.png


图片 15.png

拍摄于聂拉木县到樟木镇的山路上

西藏的大部分地名都是从藏语音译过来的,他们背后蕴含的是藏族的文化,“聂拉木”藏语意为大象的脖颈,汉译为 “地狱之路”,这是藏族人民对聂拉木最好的诠释;“樟木”藏语意为“邻近的口岸”,樟木是 318国道的终点,也是中尼公路的咽喉,中尼友谊桥也是于此;


图片 24.png


聂拉木县隶属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地处东经85°27′~86°37′,北纬27°55′~29°08′之间。喜马拉雅山与拉轨岗日山之间,东、北、西三面分别与定日、昂仁、萨嘎、吉隆四县交接,南与尼泊尔王国毗邻。其以喜马拉雅山脉主脊线为界,可分为南北两大气候类型区。南区以樟木镇为主的气候特征是:气温高,雨量大。北区的气候是:高寒,干旱少雨。

2015年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地震过后的樟木口岸呈现出一片破败的景象,公路上有的只是进出口的货车和公路养护的车辆,当然还有“星星点点”的我们。


图片 19.png

当然还有可可爱爱、神神奇奇的动物们


图片 25.png

传说中可以自己按时回家的牦牛


图片 27.png

当然也少不了羊群(黑脸羊)


图片1.png

是不是站在岩石上的羊就叫“岩羊”


图片 26.png

传说中的“牧羊人”——藏獒


图片 28.png

在检查站与边防民警一起“撸”乌鸦的小宋

拉孜,藏语意为“神山顶,光明最先照耀之金顶”。从名字上都可以看出,拉孜与聂拉木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景象。聂拉木带给你一种冷清的感觉,而拉孜则会让你感受到大城市的繁华,但这繁华背后所蕴藏的是文化。夜晚的拉孜,人们围在一起,随着音乐跳起了藏族堆谐;还有的人三五成群在路边喝着青稞酒,吃着奶渣,谈论着今天的趣事。

拉孜最出名当属藏刀。拉孜藏刀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独特传统工艺,钢质优良造型简洁,坚韧实用既可作生活用具,又可以防身及装饰之用。拉孜藏刀刀锋锋利图案雕刻细腻,配有刀鞘。刀鞘由白银黄铜有色金属制作,雕刻龙凤虎狮和锦华等图案,工艺十分复杂。当然还有必不可少的佛寺。


图片 4.png

拉孜藏刀(图片来源于网路)

“我若飞升成仙,不为长生,只为佑你喜乐平安。”——仓央嘉措

转经筒、玛尼堆、经幡还有刻在岩壁上的六字真言与天梯都是藏族人民最为虔诚的祈福。


图片 31.png

珠峰脚下的玛尼堆


图片 35.png

经幡


图片 38.png

岩壁上的天梯

从“地狱之路”到“神山顶”路上一直陪伴着我们的除了地质灾害,那就是沿途的植物——路边的格桑花还有偶尔能看见的青稞田。


图片 33.png

格桑花


图片 36.png

还有酷似小鸟的不知名黄花

2、沿途最大的“阻碍”——地质灾害

伴随着索朗扎西悠扬的歌声,行驶在平坦但曲折的山路上,看着路边的格桑花,心里都是地质灾害,不管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

说了这么多,终于回归正题了——重大工程扰动地质灾害与风险,这才是我们的主题。(清清嗓子,我们可是“正经”的科普文章)

从“地狱之路”到“神山顶”沿线最为发育的就是崩塌灾害,下面我们“浅入浅出”的讨论一下。

先给大家看几张照片细细感受一下


图片 41.png

被节理、裂隙切割破碎的岩质斜坡


图片 40(1).png

渺小的两个人


图片 39.png

科考队员在测量崩塌块石的尺寸

以上三张照片就是崩塌的一个过程,从坡体产生裂隙到块石崩落裂隙的除了天然的结构面,最主要的影响就是卸荷回弹作用。裂隙将坡体切割破碎,之后在风化、降雨、地震和重力的作用下,大块石发生了崩落。


图片 42(1).png


图片 43(1).png

 “球状风化”花岗岩:“像崩塌这种事情怎么少得了我”


图片 9.png


图片 10.png


图片 16.png

斜坡破坏历程(孙琪皓等,2021)

上图为岩质斜坡在地震和重力作用下,斜坡从裂隙产生、扩展、贯通到最后发育成崩塌的过程。看到这是不是已经get住崩塌了。当然在我们的调查区,绝大多数都是由于公路切坡导致卸荷裂隙发育,并与其他结构面和裂隙组合,逐步贯通形成危岩体。

崩塌就是指陡峻斜坡上的危岩体(儿子)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妈妈)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的地质现象。说到这不禁让我脑海里回响起一段熟悉的旋律。

既然岩石要掉下来,我们拦住他不就好了,这就谈到崩塌的防护了,崩塌防护分为主动防护和被动防护,主动防护就是用力按住岩石。


图片 47.png

大概就这么个意思


图片 48.png

主动柔性防护网


图片 49.png

当然也有按不住的时候,比如现在

被动防护是允许崩塌发生,但是在岩石的必经之路上埋伏,直接拦住


图片 50.png

被动柔性防护网

防护网怎么会是重力的对手,因此这两种方式都有拦不住的时候,所以要对防护武器进行升级。因此就有了下面这种设想——主被动结合式防护网。


图片 1(1).png


我们并不是要杜绝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发生,除非有一天地球自己“躺平“,那斜坡地质灾害将不复存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将地质灾害的危害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做好灾害防护、灾前预警和灾后修复,保护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图片 34.png

青藏科考终将成为“大城小事”,成为西藏发展之路的“护卫舰”,科考队员将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工作态度、发扬“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工作精神,投身于西藏的建设中去,最后祝愿祖国繁荣昌盛。


作者:宋烨炜,李志清,马凤山,郭捷,赵海军

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资助项目: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No. 2019QZKK0904)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