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科考
当前位置:首页>科学传播

走!向地球的第三极出发!

文章来源 :
2022-01-10 17:18
分享 :

总行程6000多公里

跨越海拔高差4000多米

对于一名科研工作者而言

只是普通的数字

在这近一个月的科考中

有困难、有艰辛的时刻

但是更多是惊喜

每一步

每一次记录

都是对青藏高原一次新的认识

都有可能填补科学研究的空白

向地球的第三极出发

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亚洲水塔”和地球的“第三极”,其东西长约2900公里,南北宽约1500公里,总面积约250万平方公里,西起帕米尔高原和兴都库什、东到横断山脉,北起昆仑山和祁连山、南至喜马拉雅山区,包括西藏、青海2省区的全部和新疆、甘肃、四川、云南省区的部分地区。

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战略资源储备基地,是中华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保护地。在青藏高原进行科学考察研究,对推动青藏高原可持续发展、促进我国以及全世界的生态保护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青藏高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之一,被全球36个生物多样性热点中的4个环绕,分布着大量陆栖脊椎动物的特有种与受胁物种,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青藏科考 一直在路上

上世纪七十年代起,我国开展了首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前后历经20余年,积累了大量科学资料,为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工作于2017年8月启动,2019年国家启动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专项,主要围绕青藏高原环境变化及其影响这一关键科学问题。

青藏高原第二次科考研究的目标在于系统开展从青藏高原到泛第三极的科学考察研究,建立泛第三极地区地球系统变化的科学理论,领跑国际泛第三极资源环境研究;优化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和绿色丝绸之路建设方案,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全球生态环境保护和增加全人类的共同福祉做出贡献。

探寻生物多样性的奥秘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承担了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任务和“高原动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专题的研究工作,同时积极参与“生态系统与生态安全”和“生态安全屏障功能与优化体系”等方向的工作。

工作任务设置了高原动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高原植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高原微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三个专题,将利用先进的科考技术与手段,对青藏高原空白、薄弱与关键区如喜马拉雅、亚洲水塔等区域开展生物多样性综合科考以及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更加全面客观地揭示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的组成,为青藏高原生物战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推动青藏高原可持续发展,同时为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公园建设、促进全球生态环境保护。

本次视频拍摄得到第二次青藏科考任务五专题一高原动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利用的支持

任务负责人:施鹏 

出品单位: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承担了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任务和“高原动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专题的研究工作,同时积极参与“生态系统与生态安全”和“生态安全屏障功能与优化体系”等方向的工作。

科普统筹:李维薇、吴飞、袁智勇、李权、刘小龙、周修远、陆建树、尹婷婷

科考队员:吴飞、高建云、岩道、李权、刘小龙、彭大周、李维薇、周修远、陆建树、杨当寿

科学指导:潘晓赋、彭旻晟、周浙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