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科考
当前位置:首页>前沿成果

科考揭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视角下 的可持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

文章来源 :
2023-04-07 11:05
分享 :

2023年3月13日,“区域绿色发展途径”任务“高原气候资料稀缺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与应对”专题研究团队,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关于中国省级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的最新研究成果。北京师范大学韩东妮博士生为论文第一作者,北京师范大学于德永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解决了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些系统性障碍,并期望在社会、经济和环境发展之间取得平衡,在维持环境可持续性的同时,改善和提高人类福祉,是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然而,这些目标、具体目标和行动指标涵盖的广泛范围对政策制定者和决策者如何执行提出了重大挑战。因此,需要越来越多的努力制定本地化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研究可持续发展目标社会、经济和环境维度之间的复杂作用,促进彼此之间的协同并克服可能存在的权衡。

本研究从社会-生态系统耦合的整体性出发,构建了基于安全且公正运行空间与SDGs框架下多层次人类福祉耦合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估方法,揭示了中国省级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水平、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首先,研究团队提出了SDGs视角下环境绩效与人类福祉之间的耦合关系评估框架(图1);其次,提出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水平、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评估方法;进而评估了中国省级行政区2000-2018年环境绩效和人类福祉的耦合关系;最后揭示了2000-2018年中国省级行政区可持续发展的水平、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


图片 1.png

图1 SDGs视角下环境绩效与人类福祉之间的耦合关系评估框架

研究团队根据2000-2018年环境绩效和人类福祉耦合协调度的大小和变化趋势度将中国省级行政区可持续发展分为四种发展模式,对应四个象限(图2),结果表明中国还没有完全实现可持续发展,但大多数省份在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社会、经济维度都取得了显著进步。


图片 2.png

图2 2000-2018年中国省级行政区可持续发展水平(a)与空间分布格局(b)。

分析发现,青藏高原地区的云南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第III象限,环境与人类福祉非协调耦合且变化趋势不显著,即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程度还较低,且近18年来相互关系总体改善趋势不够显著。第III象限环境绩效和人类福祉耦合协调度动态变化的影响因素按贡献率大小依次为相对湿度、生态建设工程、植被指数(NDVI)、人口数量、草地面积、森林面积、太阳辐射、固定资产投资、城市人口密度、年降水量、城市化率。青海省、甘肃省、四川省位于第Ⅳ象限,即环境与人类福祉非协调耦合但变化趋势显著向好,即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程度虽然较低,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存在权衡作用,但近18年来相互关系总体改善趋势显著。 

本研究还针对中国省级行政区所处象限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和影响因素,提出了向可持续发展转型和过渡的四种调控对策,即:针对第I象限省份提出了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协同发展对策,针对第II象限省份提出了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升级发展策略;针对第III象限省份提出了环境和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策略;针对第Ⅳ象限省份提出了环境和社会经济补短板发展策略。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3-37073-z